当前位置:澳门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校园文化>>正文
皮山支教印象录之一 感受皮山
发布时间:2022-01-06 11:34:49 浏览次数:

澳门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歡迎您援疆支教教师 王哲学
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端,喀喇昆仑山的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汉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县,距离乌鲁木齐1800公里。目前,全县总人口25.8万人,辖16个乡镇,少数民族占98.4%。总面积3.97万平方公里。县城处于315国道北五公里固玛镇(固玛是皮山的维语音译),东距和田180公里,南距昆仑山脉约100公里,西距叶城70公里。315国道与喀和铁路横穿南疆连接和田、墨玉、皮山、叶城和喀什等县市。

偶露尊容看昆仑
皮山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39.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412.9毫米,是降水量的60倍,年均沙尘天气在240天以上。刚到皮山的一个多星期,援友们有的流鼻血,有的拉肚子,有的皮肤瘙痒,有的牙疼,水土不服以及极其干燥、多风沙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症状显现出来。我也不例外,曾有几天时而流鼻血、时而拉肚子,过了两周时间才稍许好些。
对皮山县城的了解始于初到皮山的当天傍晚。8月23日晚九点左右,太阳依然挂在树梢,我们几位援友结伴上街购买一些日用品。出了县委大门,沿南北向的固玛路往北走。固玛路双向八车道,时而有车辆驶过,更显路面宽阔,路边的绿化带草木郁郁,可都蒙上一层抹不去的沙尘,碧绿的叶片只能勉强地呼吸;人行道上行人也很少,一眼望去,稀稀拉拉,越发显得我们一行浩浩荡荡了。我们大约走了500米,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东北角就有一个超市。在等红灯时,一股股浓烈的羊肉膻味扑面而来,大家惊呼,不约而同地掩住鼻子,并四处张望,可连一家烤羊肉串的摊点都没看见,真是“新疆羊肉串不见其形,已闻其味”。


我是9月2日(周一)在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又称皮山职高)正式上班。5天的工作日紧张而忙碌,每天上下班都是援疆指挥部安排的大巴车接送,从驻地到学校,两点一线,来回路程约花一个小时,晚饭后也只能在驻地大院内走几圈,就算散散步了。不经批准,是不能走上街的。所以,这期间对皮山的认识仅局限在透过上下班的车窗所看到的景象。固玛路、波斯坦路、加罕巴格路、萨依巴格路、英巴扎路、古勒巴格路、安徽大道、315国道,可以说途经了皮山县的所有主要干道。整体印象:主干街道较宽,路面干净,老街道树木成荫,主要是悬铃木、梧桐树、胡杨树或核桃树;沿途或岔道口,不时会出现毛驴车和马车,驾车的大多是头戴四楞小花帽的维吾尔族男子;在街上行走的妇女和姑娘们,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头巾,穿着长袍或长裙,在阳光照耀下,艳丽夺目。还有一点要提的就是,在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和行人多能按照指示灯信号有序通过,值得称赞。

第一批安徽援疆教师驻地院落(邵曙光,右二)

第一次与皮山县城的亲密接触是在9月14日(周六)上午。皮山县教育局副局长邵曙光(援疆干部)带领我们支教皮山职高的五位老师:唐笑林、张世军、盛国超、刘剑亚和我,一行六人沿皮山主要街道转了一圈。首先,邵局长带我们参观了第一批安徽援疆支教教师的住所。该住所位于英巴扎东路29号,从此处向南是一个小巷子,通过铁栅栏大门约200米是一座小院落,院门面北,横跨整个小巷,院落里有三排朝南的平房,每排有四个小院连成一体,这个院落就是第一批安徽援疆支教教师的驻地。我们走进一个小院,院子不大,围墙上爬满了葡萄枝条,隔壁院子挂满红枣的枝条跳出墙外;每个小院有两间屋子,被分隔成三室,住有三名老师,房间里设施简陋。邵局说,第一批支教老师在这生活和工作一年半,生活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的工作激情却十分高涨,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使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听了这一番话,我们对第一批支教老师也肃然起敬,每个人心里都激情澎湃,决心把第一批支教老师献身边疆的精神传承下去,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工作,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家乡人民的重托,努力完成援疆支教这一光荣任务。

皮山县教育局办公楼
走出院落,我们沿着英巴扎路向西,一直走到尽头,然后穿过马路沿南侧人行道返回。已是上午十点半了,但街上行人还不多,一些店门大多是关着的,时而有店员坐在门旁,盼望着有生意上门。我们走了一阵,来到了皮山县教育局,也就是邵局长的工作单位。它坐落在英巴扎西路69号,面北。进入大门,左侧是一座二层的办公楼,也是教育局大院里唯一一座建筑物。正对大门是一广场,广场南边有一排简易车库,前面设有两个篮球架;广场西边是一南北向的葡萄架,挂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邵局请来值班的老师傅给我们摘了几大串葡萄,我们把葡萄在水龙头下冲一冲便急不可耐地品尝起来。“真甜呀!真好吃!”“这才是真正的新疆葡萄呀!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赞不绝口。品尝了甘甜的葡萄后,我们来到了邵局的办公室休息、闲谈一阵。邵局谈了一些关于他来皮山已近三年的艰辛工作和生活,从中我们更加认识到援疆工作中所要面临的种种不利条件,但也受到很大的激励和鼓舞,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援疆的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出了教育局,我们沿街走来,来到一水果摊前。葡萄8块钱一公斤、苹果10块钱一公斤、核桃60块钱一公斤、大枣------。大家各自买了一些水果,便返回驻地了。

通过这一次与皮山县城的交融,感觉它确实是一个发展滞后的边陲小城(国家级贫困县)。除宽敞平坦的固玛路两旁有几座四层及以上的大楼外,其余道路临街大多是平房或二、三层小楼,而且街上行人较少,街面店铺生意冷淡;仅有的几路招手停的公交车也只在上下班或上下学高峰时才奔跑在马路上;时而也能看见一些出租车,大多是羚羊、夏利等车型。所以,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要么驾着两轮马车或驴车,要么骑着平板电动三轮车或摩托车载人进城的老乡们。
皮山就是这样一座边境小县,百业待兴。我们第八批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就是接力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工作的生力军。我们一定按照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于2011年6月17日来疆慰问时提出的“献身边疆,造福和田,不辱使命,勇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勤勉工作,“在疆一分钟,奋斗六十秒”,为圆满完成援疆的各项任务而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该文章只限内网访问!